您好,欢迎来到和生国际食品交易中心!
绿色版
红色版
招商信息  押金20万轻松当房东
当前位置:首页 > 双百工程 > 双百动态 >

富平: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入发展新里程

时间:2014/7/30 16:55:00      人气:503      来源:富平县农业局

    到2015年底,富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%以上,订单农业比重达到70%以上,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比例达到90%以上,新增支持现代农业贷款金额30亿元以上,农业保险覆盖率达60%以上,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%以上。这是7月24日富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,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。

    这意味着,今后一个时期,富平将举全县之力,以加快土地流转为基础,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核心,以破解农业经营规模小、投入散、融资难、风险大、效益差等制约瓶颈为重点,整合资源,搭建平台,努力把富平打造为独具特色、西部领先、国内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。

    “构筑富平现代农业发展新影像”,是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新引擎。将集中资源,依托优势,引进企业,采取有力措施,持续推动“一镇一园”建设,着力打造一批亮点园区,建成一批有看点、有规模、有效益的农业园区。

    “示范引领”,是推动发展的助燃剂。科学规划,政策扶持,培育主体,多元推动,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同时创新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,增强服务意识,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。

    “建立农业经营新体系” ,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。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,吸引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市场的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。积极培育产权清晰、机制灵活、运行规范的各类示范合作社,引导农民入社发展,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。创新机制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,尽快全面启动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,2014年要建成县城和重点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,2015年完成示范区土地确权颁证任务,建立健全县、镇、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。创新农业科技服务,依托西农富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,整合县、镇农技服务力量,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。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,年内新增职业农民800名以上,开展农民学历教育,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。

    “创新产销衔接新模式”,推动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升级。积极完善农产品集中产区商贸市场,强化农产品初加工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直销,开展农超、农市、农校对接;鼓励发展电子商务,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和推介;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到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店,不断拓展销售市场。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到示范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订单购销关系,2014年扶持资金要重点向产销模式探索上倾斜。继续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,发展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,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创建“三品一标”,提升示范区农产品市场知名度、竞争力和占有率。

    “创新农业投融资方式”,破解融资困境,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改革试点发展提供保障。各金融机构要创新融资方式,开发融资新产品,扩大抵押物范围,简化融资手续,有效开展信贷融资服务。加强与国开行、县内外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,拓宽融资的渠道,千方百计增加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,扩大涉农贷款额度。要在粮食和乳品“订单”成功信贷融资的基础上,加大特色农业园区的融资探索。同时,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措施,将农业保险作为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,扩大地方政策性保险品种范围,探索将奶山羊、柿子、特色水果等产业纳入保险范围,提高产业抵御风险能力。各涉农保险机构要扩大涉农政策性保险覆盖面,主动服务。

    “改善农业基础装备条件”,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。在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,加强小微型水源工程和田间灌排设施建设,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工作,积极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运行管护机制,调动各方面参与建管的积极性,力争12月底全面完成试点任务。全面启动齐村镇3万亩整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王寮镇2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年内完成60%建设任务,国土部门今年要完成1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,争取以色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。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,加快中低产田改造,增强土壤肥力,提高耕地质量。严格落实各项农机补贴政策,改善农机装备结构,不断提高富平县农业机械化水平。

    目标明确,任务艰巨,措施得力,方法有效。未来富平将突出特色和优势,重点推动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,着力打造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益,带动农业产业区域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发展,实现农民增收翻番,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,迈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里程。

Copr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. 和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  
联系电话:029-86369888    陕ICP备15014829号